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疾病 > 忧郁症 >

认识忧郁症

发布日期:2020-06-10 来源:www.hzyya.com作者:杭州天目山医院


明明已经厌倦演出正面积极,却无法变得负面,心理上失衡状况只能体现在身体上,人开始患病。

  精神科医师的发现:抑郁症往往找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我知道要积极,家人一再告诉我要正面思考,可是......我做不到。”小祯流着泪说。
 
  到底要多积极才能算积极呢?
 
  到底要多正面才能算正面呢?
 
  坊间有太多激励或心灵课程,教导学员“我最棒!”“我一定可以成功!”
 
  等口号式激励语言,这样效果到底怎样?
 
  一位参与其中的病患说:“高喊我最棒的药效大约持续一周,之后又掉入自责、后悔的万丈深渊。”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内在的自己与外在的自己距离越远,个体会越焦虑。如果不是真正的改变自己,这些表面化的激励话语,有效期是有限的。关于正面思考,我们有太多迷思。
 
  身为精神科医师,我每天都会面对想法负面、或一直想尽办法要正面思考的患者,我慢慢理解“正面想法”绝非万灵丹,它就跟“负面想法”
 
  一样具有杀伤力。“正面想法”已经成为现代精神医学的一大陷阱。
 
  ——以为只要正面思考就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所以,亲友开始告诉你:
 
  “你要想开点,没什么过不去的。”
 
  “你就是太闲,想些有的没的,去当志工!”
 
  “放下过去,展望未来。”
 
  医师也加入:“你要走出去,多运动多晒太阳,加油!”
 
  可惜,这些都不是他们想听到的。
 
  有机构统计,心情不好的人最讨厌的三句话,排名如下:
 
  “想开一点。”
 
  “别想太多。”
 
  “放下。”
 
  三句话的共同特点就是要我们压抑或忽略负面思考。
 
  有没有发现,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的话,不仅没有用,还令人讨厌呢。
 
  如果真能想的开,就不会忧郁了吗?
 
  不准自己出现一丁点负面思考,不容许自己出现一丝的软弱,假装没看到眼前问题的“正面至上主义”,在众人面前,永远表现乐观进取,甚至成为鼓励他人、朋友间的心灵老师,逼得只要不积极、不正面就像犯了天条似的。
 
  最近我甚至发现,想法过度正面的人,反而容易患上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这样的结果让人惊讶。
 
  ●为什麽正面想法的人反而容易生病呢?
 
  答案简单又清楚:过度正面让人忽略危险,变得无法适应现实,无法适当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更令人担心的是,正面的人可能出现自律神经失调的身体症状。
 
  明明已经厌倦演出正面积极,却无法变得负面,心理上失衡状况只能体现在身体上,人开始患病。
 
  过度正面思考确实充满了危险,那早已被污名化的负面思考呢?
 
  负面思考帮过度的正面想法扮演踩刹车的角色,像红花配绿叶,以负面评估,正面解决来面对困难挫折。
 
  “加些负面观点,反而更能正确地看到现实。”日本精神科名医最上悠在他的畅销书《负面思考的力量》这样提到。
 
  焦虑与不安,甚至忧郁都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但那正是解决困难的重要过程,大家如果可以从负面角度深入了解分析事情的本质,最终才能产生真正的正面思考。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本文地址: https://www.hzyya.com/yyz/112404.html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忧郁症的处理 下一篇:忧郁症 - 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症状

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

来院后进入一楼大厅,有导医接引,报上预约号(通过网络或者电话预约,医生会安排预约号)核对姓名后,导医迅速安排你就诊,无需排队!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疾病 > 忧郁症 >

认识忧郁症

温馨提示:为了节约您的手机流量,建议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咨询
  精神科医师的发现:抑郁症往往找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我知道要积极,家人一再告诉我要正面思考,可是......我做不到。”小祯流着泪说。
 
  到底要多积极才能算积极呢?
 
  到底要多正面才能算正面呢?
 
  坊间有太多激励或心灵课程,教导学员“我最棒!”“我一定可以成功!”
 
  等口号式激励语言,这样效果到底怎样?
 
  一位参与其中的病患说:“高喊我最棒的药效大约持续一周,之后又掉入自责、后悔的万丈深渊。”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内在的自己与外在的自己距离越远,个体会越焦虑。如果不是真正的改变自己,这些表面化的激励话语,有效期是有限的。关于正面思考,我们有太多迷思。
 
  身为精神科医师,我每天都会面对想法负面、或一直想尽办法要正面思考的患者,我慢慢理解“正面想法”绝非万灵丹,它就跟“负面想法”
 
  一样具有杀伤力。“正面想法”已经成为现代精神医学的一大陷阱。
 
  ——以为只要正面思考就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所以,亲友开始告诉你:
 
  “你要想开点,没什么过不去的。”
 
  “你就是太闲,想些有的没的,去当志工!”
 
  “放下过去,展望未来。”
 
  医师也加入:“你要走出去,多运动多晒太阳,加油!”
 
  可惜,这些都不是他们想听到的。
 
  有机构统计,心情不好的人最讨厌的三句话,排名如下:
 
  “想开一点。”
 
  “别想太多。”
 
  “放下。”
 
  三句话的共同特点就是要我们压抑或忽略负面思考。
 
  有没有发现,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的话,不仅没有用,还令人讨厌呢。
 
  如果真能想的开,就不会忧郁了吗?
 
  不准自己出现一丁点负面思考,不容许自己出现一丝的软弱,假装没看到眼前问题的“正面至上主义”,在众人面前,永远表现乐观进取,甚至成为鼓励他人、朋友间的心灵老师,逼得只要不积极、不正面就像犯了天条似的。
 
  最近我甚至发现,想法过度正面的人,反而容易患上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这样的结果让人惊讶。
 
  ●为什麽正面想法的人反而容易生病呢?
 
  答案简单又清楚:过度正面让人忽略危险,变得无法适应现实,无法适当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更令人担心的是,正面的人可能出现自律神经失调的身体症状。
 
  明明已经厌倦演出正面积极,却无法变得负面,心理上失衡状况只能体现在身体上,人开始患病。
 
  过度正面思考确实充满了危险,那早已被污名化的负面思考呢?
 
  负面思考帮过度的正面想法扮演踩刹车的角色,像红花配绿叶,以负面评估,正面解决来面对困难挫折。
 
  “加些负面观点,反而更能正确地看到现实。”日本精神科名医最上悠在他的畅销书《负面思考的力量》这样提到。
 
  焦虑与不安,甚至忧郁都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但那正是解决困难的重要过程,大家如果可以从负面角度深入了解分析事情的本质,最终才能产生真正的正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