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在现今心理疾患中有异军突起之势,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均明显上升。患者多把这种心理障碍混同于躯体疾病,盲目地寻求治疗。其实平时多运动对于身体健康不但会有益处也对不自信的心理有所改善。
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将本病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疑病症,即患者不伴有其他疾病,单一的自我作祟式的疑病寻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疑病症,即患者在躯体或精神疾病的基础上,产生夸大病情的观念。
青少年疑病症一般不伴有躯体疾病,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患有某种疾病。患者表现为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学习工作困难,病程都在半年以上。其中,一部分患者早期先被母亲怀疑或确认身体有病,然后被带着心急火燎地反复看医生。另一部分患者没有亲人陪同,形单影只地来就诊,他们依赖医生,完全听从医生的分析和治疗意见。
尽管各项医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但不少患者多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免疫机能低下等,有的则按心肌炎、脑膜炎等重症住院观察治疗。
疑病症患者里中年人较多,临床多见于有一定事业基础,工作或家庭有较大压力的男性。他们的特征是:断定自身有病,隔三差五跑医院,翻来覆去做检查。每去一次医院,做一次检查,听医生一番讲解,大致能够安稳平静几天,但过段时间又觉得有症状,病情加重,疑惑上次的检查结论不准确,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诊治。
疑病症患者大都从事脑力劳动,生活环境较优越。他们对病的不良联想,要远远大于对原发病本身的关注,因此侧重于反复检查或住院观察。有的患者因恐惧紧张造成的脑功能障碍,却疑为占位病变,多次做CT、磁共振;有的胃肠透视只是浅表性胃炎,却不相信,非要做胃镜检查。事后,患者的疑虑不但未除,反而被这些特殊仪器的检查方式吓得心惊肉跳,又出现应激反应。还有的患者买医书,查资料,纵览网上,把自己面部普通的皮肤病与某癌对号入座,做了病理切片又要做放疗。
因此适当的运动锻炼是有助于疾病康复的,尤其这种精神心理因素左右的疾病情绪。通过一些有氧运动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对于疑病心理是个很好的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