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些功能的过分关注,以致怀疑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虽然所怀疑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医生的解释及客观的医疗检查结果不足以消除固有成见。患者往往感觉过敏,除对一般性强度外来刺激不堪忍受外,对体腔内脏的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分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引、扭转、热气上冲等。疑病症都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
【治疗】
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诊断确立后,医生应立即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并说明不再进行躯体检查,同时开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
(一)心理治疗
消除心理压力,即证明无病。要对有疑病观念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她)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应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医源性影响。医源性影响指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病人所起的不良心理影响。医源性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种:①错误的诊断。如有一位病人从内地调到西藏去工作,由于不适应高原的气候出现心慌气短,医生误诊为心脏病。从此病人对健康十分关心,在内地检查,病人的心脏没有问题,但病人根本不信,病人认为是医生在安慰自己,表现为典型的疑病症。②反复的检查和长期不能确诊,容易造成和加强病人的疑病观念。③错误的治疗。④其他。如有的病人害怕手术,医生不但不给予解释,反而勉强病人接受手术,恐吓病人说如果不手术就会死。手术后病人出现疑病症。某些江湖医生用错误的观点吓唬病人。把手淫遗精的危害肆意渲染,造成很坏的医源性影响。
因此,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应注意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医生要特别有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表示同情、关心和理解,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对治疗抱有信心。对患者的疾病和症状不要急于否认,也不要轻易对治疗下保证。必须采取迂回的方式发展关系,如果在病人的生活某个领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医生可以把交谈逐步继续深入下去,这样的交谈可能促进关系的建立。应告诉患者不要对治疗抱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不要迁就病人做进一步检查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委婉的拒绝不必要的检查,否则会引起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或产生对立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新的症状与主诉时,不要简单地归入疑病症之中,要认真地检查是否确实伴发了躯体疾病,以免延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责任始终是交谈背后的关键性问题,在神经症心理冲突中逃避责任(把一切都推到患病身上)总是与过分负责联系在一起,把不必和不能由自己负责的事硬压到自己身上,这往往表现为情绪老是纠缠在早已过去的事情上,因此疑病症患者必须学会重新使自己不致感到可耻或陷于自我审判地位的生活哲学,去取代把责任推给疾病的疑病症策略,只有面对现实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只有走向未来才能甩掉历史的包袱,这种态度的转变也是心理治疗的工作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