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疾病 > 妄想症 >

女子四年来瘙痒不止竟是寄生虫妄想症

发布日期:2020-04-10 来源:www.hzyya.com作者:杭州天目山医院


皮肤蚁行感常常是患者描述的首发症状,即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一些患者还会向医生详细描述感染寄生虫的经过,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和生活史。

  杭州天目山医院检测曾女士带来的“虫子”。曾女士一手拿着体检报告,一手不停揉鼻子。镇海区的曾女士生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尤其在胸部、下身等部位,更是奇痒难忍。曾女士说,因为有寄生虫在自己身上安了窝,四年来,始终无法杀死这些虫子,万分痛苦。
 
  报道见报后,引起了众多读者和网友的关注,更有热心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土方偏方,希望能够帮助曾女士早日康复。还有部分网友质疑,曾女士的怪病根本不是寄生虫上身,而是患上了一种叫寄生虫妄想症的精神疾病。
 
  那么,寄生虫妄想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寄生虫妄想症是一种罕见的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感染了寄生虫。本病是一种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常到皮肤科就诊。此病好发于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
 
  会有什么症状呢?
 
  皮肤蚁行感常常是患者描述的首发症状,即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一些患者还会向医生详细描述感染寄生虫的经过,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和生活史。患者通常会尝试多种方法来消灭并不存在的寄生虫,有时为了远离寄生虫而数次搬家,因害怕传染给他人而逃避社交。有些患者常提供一些皮屑、棉绒、纸屑或其他标本以证实寄生虫的存在,这一行为非常具有特征性,被称为“火柴盒征”(即患者常用火柴盒带来标本)。此症患者可能有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表皮剥脱、结节性痒疹或明显的溃疡,此系患者试图挖出寄生虫而人为造成的。寄生虫妄想症通常仅靠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但一定要进行详细的皮肤科检查以排除真正的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皮肤病。
 
  精神疾病该如何防范?
 
  1、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2。加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途径。
 
  2、多数的精神疾病是心理原因,心境保持乐观,积极,疾病就会少找上门啦。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本文地址: https://www.hzyya.com/wxz/111893.html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为什么人会有被害妄想症? 下一篇:男子得了妄想症全身发痒,何为寄生虫妄

温馨提示

来院后进入一楼大厅,有导医接引,报上预约号(通过网络或者电话预约,医生会安排预约号)核对姓名后,导医迅速安排你就诊,无需排队!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疾病 > 妄想症 >

女子四年来瘙痒不止竟是寄生虫妄想症

温馨提示:为了节约您的手机流量,建议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咨询
  杭州天目山医院检测曾女士带来的“虫子”。曾女士一手拿着体检报告,一手不停揉鼻子。镇海区的曾女士生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尤其在胸部、下身等部位,更是奇痒难忍。曾女士说,因为有寄生虫在自己身上安了窝,四年来,始终无法杀死这些虫子,万分痛苦。
 
  报道见报后,引起了众多读者和网友的关注,更有热心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土方偏方,希望能够帮助曾女士早日康复。还有部分网友质疑,曾女士的怪病根本不是寄生虫上身,而是患上了一种叫寄生虫妄想症的精神疾病。
 
  那么,寄生虫妄想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寄生虫妄想症是一种罕见的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感染了寄生虫。本病是一种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常到皮肤科就诊。此病好发于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
 
  会有什么症状呢?
 
  皮肤蚁行感常常是患者描述的首发症状,即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一些患者还会向医生详细描述感染寄生虫的经过,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和生活史。患者通常会尝试多种方法来消灭并不存在的寄生虫,有时为了远离寄生虫而数次搬家,因害怕传染给他人而逃避社交。有些患者常提供一些皮屑、棉绒、纸屑或其他标本以证实寄生虫的存在,这一行为非常具有特征性,被称为“火柴盒征”(即患者常用火柴盒带来标本)。此症患者可能有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表皮剥脱、结节性痒疹或明显的溃疡,此系患者试图挖出寄生虫而人为造成的。寄生虫妄想症通常仅靠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但一定要进行详细的皮肤科检查以排除真正的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皮肤病。
 
  精神疾病该如何防范?
 
  1、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2。加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途径。
 
  2、多数的精神疾病是心理原因,心境保持乐观,积极,疾病就会少找上门啦。